当前位置:首页 > 师生园地 > 教师园地 > 正文

扫除内心的尘埃
2021-03-25 08:33:11   来源:作者:黄志刚   浏览量:235

      近年来,各种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,在网络上如洪水猛兽一般涌入了我们的视野。已到更年期的母亲也如年轻人一般,沉迷于其中某款软件。只是在闲暇时握着手机心无旁骛的她,浑然忘了以前是怎么教育我要少看电视、多干正事的了。
      她最爱看的一个视频作者,主要创作内容是生活小妙招,每个视频的开场白基本都是“用过的XX不要扔,只需三分钟,就能改造成XX。”自打看了这些视频以后,我妈对于“手艺活”的热衷一发不可收拾。用完的抽纸盒不扔,喝空的饮料瓶、易拉罐不扔,穿坏的袜子也要洗干净小心收藏,母亲似乎都要仰仗它们来完成自己变废为宝的光辉理想。如果是一件两件还好,可是时间久了,攒下不扔的“准垃圾”越来越多,家里但凡空余的犄角旮旯近乎都成了“废品站”。
      我与父亲是不堪其扰的。父亲不擅劝解,所以让我去和母亲沟通,送她的“宝贝”到它们该去的地方。起初接到父亲分派的这个任务,我也比较忐忑,但我还是通过摆事实、讲道理、用数据说话的方式说服了母亲。首先我对于改造物品的利用频率提出了质疑,其次我从改造物品破坏家装整体美观的角度进行了阐述,最后得以让母亲赞同了我的观点——垃圾桶才是废旧物品最好的归宿。
      母亲也是实干派,她当下就和我一起将垃圾按照可回收、不可回收的标准分类,统统送进了垃圾桶。我顺势提议,既然已经收拾了,何不把家里的东西彻底整理一遍呢?一找真是出乎意料,原来家里有着太多需要丢弃的东西了:母亲只用过一半、剩余部分早已过期的染发膏;冰箱里过年时做菜剩下的一截卷心菜;冷藏室里已经放了一年有余的散装红枣……这些东西遗落在记忆的边角,早已失去了存在感,现在也不可能使用或者食用,否则必然给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。对于这些鸡肋物,都不消我多费唇舌,母亲手一挥,做出了扔掉的最高指示。
      眼看着一件件准垃圾被丢掉,心里也放下了一个包袱似的,第一次感觉到扔东西能带来这么愉悦的享受。
      日本作家键山秀三郎早些年曾出版过一本名为《扫除道》的书,来分享扫除一事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升华。扫除可以变成一种生活仪式,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减压,使生活变得简约。无独有偶,几年前很火一本书——山下英子的《断舍离》,其中阐述的精神也与扫除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      国画大师在挥毫泼墨之时,在某些地方会有意留白,往往就是空白得纤尘不染的部分,反而更引人遐想。篆刻也是。若你想要请人篆刻一枚具有艺术性的印章,那么常会在阳刻与阴刻间犹豫不决,就是因为朱文、白文都有着各自的韵味和美感。美不一定需要繁复的线条去勾勒,简洁明快的表达可能会使意蕴更加丰富。
      生活亦是如此。时常给内心留白、除尘,才能够让精神世界明朗如镜。
      苹果教父乔布斯极为崇尚简约的生活方式。他的家里有一间用于冥想的屋子,除了必要的一个坐垫、一张桌几、一盏落地灯外,其余空无一物。他认为这样的环境能够让他快速进入到自己的思维国度中去,能更加沉浸地发明创造。他在智能手机设计领域划出了一个以简洁为主旨的新时代,让众多果粉为之逐价和疯狂。
      去一位长辈家作客,一块整木制成的长桌是她会客烹茶的所在。我注意到她有个很有意思的动作——在等水煮开的时候,她会持一把极秀气的芦编扫帚拂拭桌面。我问她,桌面又不脏,这是何意呢?她说,不是为了扫除脏污,只是为了通过扫除让内心变得平和,在一种不同的心境下体会茶韵。初闻觉得这位长辈此言神神叨叨,实属“玄学品茶”,但是细细想来,又觉得这是将茶水品到了细致。茶如人生,人生亦如茶。
      六祖惠能与人有过一场思辩,留下了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的禅机。但是在俗世中历练,谁的心境真能如无物一般,始终不惧蒙尘呢?用一些实际的行为去释压,通过类似扫除这样的活动来删繁就简,让自己过得轻松,实在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。时时勤拂拭,尘埃不沾染,心中无尘明亮,人的性情才能愈发洒脱与豁达。

相关热词搜索: